“免费的午餐”为何不珍惜
宁夏银川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调查
有的没了车座,有的没了车把,有的干脆上了自家锁。运行一年多来,宁夏银川市公共自行车“遍体鳞伤”,公共设施遭遇诚信缺失。是什么原因,导致“免费的午餐”不珍惜?
“免费的午餐”不珍惜
在银川市城西的一家自行车维修车间内,停放着各种被损坏的公共自行车,工作人员张龙旺正在一一进行维修,安车座、安把手、安刹车、装轮胎、装车筐、拆锁子……他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会有近20辆破损车辆拖来维修。
为探索绿色公共交通发展模式,从2012年8月起,银川市启动实施了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并于2013年4月投运首批公共自行车亭。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了91个智能公共自行车亭,投放1500辆公共自行车。
公共自行车是政府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借车人应秉承最起码的诚信,好借好还。可由于是公共设施,很多人并不珍惜。按规定,市民一次用车不得超过12个小时。“但有的人一用就是一两周,三个月甚至半年的也不在少数。”宁夏环通公共交通服务公司总经理唐凯说。此外,公共自行车经常被随意丢弃。网民“银川907”发帖称,又有一辆公共自行车停放在银川IBI育成中心自行车棚内,10天纹丝不动,有监控录像为证。
“受伤”的不仅是自行车,车亭也不能幸免。记者了解到,POS机被拆、玻璃被砸、卡槽内插木棍等现象时有发生,故意破坏痕迹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