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

图片
自行车文化

Bicycle culture 自行车文化

首页 > 自行车文化 > 新闻浏览

海沧公共自行车使用率全国前列获专家点赞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27 15:12

编者按

就在岛内公共自行车系统如火如荼推进之际,“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的第一个示范项目——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迎来了它的一周岁生日。

虽投用仅一年,海沧公共自行车后来居上,单车使用率达5.38次/天,超越了全国知名的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3.6次/天),位居全国前列,足见民众对公共自行车的喜爱之情。

放眼全国,公共自行车运营成功者寥寥,海沧公共自行车的制胜法宝有哪些?日前,记者深入一线,从海沧公共自行车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梳理其脉络,试图为公共自行车在厦门的可持续发展,提炼出一些共性的经验和启示。

全球“绿道之父”点赞

“就是这张卡,给我带来健康、快乐,还有许许多多的老伙伴。”张爱国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海沧公共自行车卡,像珍宝一般握在手里。

张爱国是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第一个办卡人,因为骑行,张爱国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骑友”,从此,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海沧的广大市民同样见证着海沧公共自行车的成长,每日将车卡装在口袋里,自行车也悄悄渗透进市民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刚开始的办卡量为零,到8月25日办卡数量突破27000张,最高峰日骑行量突破10000人次,今年五一期间,阿罗海城市广场站单日骑行人次就超过3500人次。

在广大市民看来,从0到27000的跨越,体现了海沧决策者的智慧、勇气与活力。在启动公共自行车建设之前,海沧区审慎决策,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召开多场意见征集会,并开通邮箱、微博等平台,11万人参与讨论,3万多条意见建议“浮出水面”,小到车身颜色,大到运营模式,每一条意见都承载着群众对海沧公共自行车的满腔期待和热情。

2013年9月,作为社会各界共同缔造的产物,集健身、出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在海沧率先“落地生根”,填补了我市此前没有公共自行车系统这一空白。

丹麦建筑师杨·盖尔先生,被誉为全球“绿道之父”,他在海沧湖畔的绿道上漫步时激动地说,“我非常赞成海沧推动慢行系统的建设,人性化的城市就应该是慢行的,人和人可以迎面打招呼,而不是坐在车里。”

“凤凰花色”覆盖全区

清晨,家住东孚天竺花园的陈女士如往常一样走下楼,熟练地刷卡,骑着公共自行车出发前往工作单位。穿过美丽的凤凰木大道,呼吸着大曦山公园负氧离子超过5000个/立方厘米的新鲜空气,凤凰花色公共自行车越来越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陈女士告诉记者,“以前每天上班都要转两趟车很麻烦,现在骑行20分钟就到了,不仅方便还健康。”

“开弓没有回头箭,公共自行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海旅集团负责人说,群众需要哪里有站点,我们就在哪里建站点。如今,海沧公共自行车的“触角”,已慢慢从海沧湾新城逐步延伸向东孚、新阳片区,直至覆盖全区。

一年来,海沧公共自行车渐行渐“远”,站点数量不断增加。从2013年9月刚投用时的4个站点、120辆车,发展到今年8月底,100个站点、2000辆车,极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大家齐声叫好。2000辆自行车,全都来自包括企业、居民群众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捐赠,是名副其实的“爱心单车”。

“看着海沧公共自行车不断前行,并逐渐形成可学可借鉴的经验范本,我感到非常欣喜!”民主党派人士赖铮说,“身为民革的一员,很欣慰地看到3年前的提案变成现实,走向成功。”

持续创新亮点频现

近期,海旅集团拟推出限量发行1000张的海沧公共自行车纪念卡,消息一出,热爱公共自行车的市民纷纷来电咨询。“海沧公共自行车常有新花样,带给我们丰富的体验。”在市民眼中,一岁大的海沧公共自行车亮点频现,保持着不竭生机和活力。

“在我看来,最好的创新是将公共自行车卡与公交易通卡绑定,太方便了。”市民吴先生说,如今出门只需放一张卡在包里,就能搭乘海沧目前所有的公交。据海旅集团负责人介绍,海沧公共自行车率先全市实现了与厦门易通卡互联互通共用钱包功能,领先全国的技术大大方便了市民的日常使用。

市民畅享公共自行车带来的绿色福利。一年来,海沧公共自行车的内涵不断丰富。

去年11月,福建省首个公务自行车系统正式在海沧启动。海沧区公务人员3公里内的外出办公,就可以用“两轮”取代“四轮”,而市民们也可骑着自行车到各个部门办事。

今年3月,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又添“新菜色”。在海沧街头,一辆辆公共自行车上搭载着穿着制服的公务人员。执法自行车的投用是对公务自行车的延伸,体现了海沧区将3公里内低碳环保的公务出行落到实处的决心。

在海沧,除了公务自行车、执法自行车,还有方便市民出行健身的公共自行车、供游客观光旅游的双人自行车、方便妈妈出行的母子车。如今,海沧公共自行车已成为海沧市民生活、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骑行正在成为一种回归的时尚。

摘编:admin888;   摘编日期:2014年8月27日